陀飞轮腕表简介:形成和发展
- 编辑:小男
陀飞轮腕表
陀飞轮手表经过时间和技术的改进和革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飞轮表(即第一种结构—Tourbillon)是在1795年由瑞士制表大师 Abraham-Louis Breguet发明并制成的。其飞轮结构必须由“飞轮旋转框架”(Tourbillon’s Carriage)和“飞轮固定支架”(Tourbillon’s Bridge)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Balance’s Bridge)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第一代飞轮表可以分为两类: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在同一轴心上);偏心式(亦称非同 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不在同一轴心上)。
2、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即第二种结构—Flying Tourbillon)是在1927年,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造成功没有“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 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表(即第三种结构—Mystery Tourbillon)则由东方的钟表大师—中国人矫大羽(Kiu Tai Yu)在1993年于香港的“天仪轩”首创发明并且亲手制造成功。它不但和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一样都取消了“飞轮固定支架”,而且奇迹般地把“飞轮旋转框架”也一同取消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此构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这个全新的结构中还把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的“摆轮夹板”改变为不随飞轮一起转动,首次大大减轻了飞轮重量达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加大摆轮的直径以增强计时的稳定性,同时又提高了动感艺术表现的水平。在飞轮表制造历史中,矫大羽首次选用蓝宝石玻璃替代了原本用金属制造的“摆轮夹板”,之前此部件是附属于“飞轮旋转框架”中的。由于此表运转时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故在国际上也被称为“矫氏神奇陀飞轮”(Kiu’s Mystery Tourbillon)和“中国陀飞轮”(Chinese Tourbillon)。
相信看过之后,陀飞轮腕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陀飞轮腕表可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相信未来的陀飞轮腕表会有着更多出彩的表现。
本文标题:陀飞轮腕表简介:形成和发展 - 腕表词典
本文地址:www.chaonans.com/wanbiao/wanbiaocidian/137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唐诗咏感情过往遭扒,其现任丈夫是谁?
唐诗咏结婚了吗?此前因为余文乐结婚的消息,让余文乐的初恋唐诗咏,再次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对象。那个时候唐诗咏身边并无良人,那么现在的她结婚了吗?老公是谁呢?唐诗咏的感情也